为了充分利用怪村的地形与独特的文化资源,设计这个开放性郊野公园时,王宇琛的团队将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京畿太平鼓”文化融入,形成了一幅山水相间的3D公园效果图。他们还在小山、水塘、树林等不同片区引入兔子、矮马等性情温和的小动物,这一设计方案在半年后变成了现实。
如今,步行于怪村的“伊梦园”,刘建军说,“园中曲径通幽,转一圈起码要40分钟,感觉走不完”。这一次,王宇琛的团队也由单纯的乡村田园设计,转向提供乡村农业成套服务方案。
拓宽业务渠道,探索乡村发展新路
为了拓宽思路,课余时间,王宇琛常常到北京周边的村落做调研。他发现,京郊北部包括密云等地区的乡村在发展上存在相似的瓶颈:农村发展模式同质化,农业规划跟风思想普遍;村民观念较为落后;农业产品生产推广体系不健全,设施落后……
而大兴区长子营镇的蔬菜基地则以另一种方式吸引了王宇琛的注意。这里白色的蔬菜大棚和智能化农业生产模式相配套,拥有7个农业标准化基地,可以实现对农产品的远程监测与生产管理,已经成为北京重要的生态农业发展区。
这种对比让王宇琛觉得,设计智能农业产品并在乡村推广,将会有很大的市场。于是,他和团队尝试以工业化的形式生产智能农业产品,比如设计主打“绿色、节约”的智能驾驶农机具,使用者可以远程监控大棚内的果蔬生长情况并控制机器耕作,省下来回跑的精力。目前这样的智能农具已经在通州西集镇一家果园投入使用,并与廊坊大城县的多家农业生产企业达成了销售合作。
为了有效利用京郊村落的区位资源,他们还设想搭建一个联通京郊农村和乡村设计资源的公益性平台,集中各方力量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他始终相信,用自己的设计理念填补农村产业发展的空当,可以为农村带来发展效益。
如今的王宇琛还是校创新创业联盟的副主席。在他看来,自己接触到的许多资源都源于学校为他们提供的创业环境。
在校期间,每当有课程格子、车库咖啡等创业大咖的讲座,王宇琛总是带着问题前去,最后一个离开;除了食堂和宿舍,他最常去学校团委楼内那些专门为学生创客而设的工作室;据了解,为了营造“师生协同创新”的氛围,从2016年1月学校成立了专门的创新创业学院,全校成型的创业团队已达60多个。
“眼光独到”“敢闯敢干”,在北京工业大学就业创业教育办公室主任李春佳看来,商业模式单一、职业规划模糊、心态浮躁是近年在校生创业常见的问题,这个才读大二的学生却能有种“把一群人团结在一起,高效率地完成一件事”的能力,比同龄人成熟,善于利用资源有的放矢,最重要的是,“他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来源:【九爱网址导航www.fuzhukm.com】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