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今年的我即将跨越30岁,想到自己无房无车无儿无女,内心莫名有点悲凉,更多的是恐惧。以前一直挣一分就花一分的我,忽然意识到应该做一些理财规划了。1月至今学习了一些,也经历了一些,我想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记录下来,并和同为理财小白的其他同学分享,激励自己把理财之路坚持下去。
新年的第一天我便开始上网搜罗,网上的各种资料多如毛牛,有基础的概念知识,也有高阶技巧分享。首先我做的是选定我自己理财的方向。我们普通老百姓接触到的主要是以下几类理财方式:
存款,主要指定期理财小知识论坛,到期后拿回本金并获取一定利息,这种方式能够在一定时间内限制自己的不必要开支,但获取的利息并不能跑赢通货膨胀,这就意味着到期后本金+利息的购买力会低于存款时本金的实际购买力;股票,股市中有长期、中期、短期玩家,通常需要学习财务报表和资产估值等基本面分析方法,甚至需要技术分析的各种指标和技巧,操作的周期越短,对参与者的能力要求越高,目前并不适合我这种一问三不知的小白直接参与;债券,二级债券市场的盈利能力与国债利率直接挂钩,国债利率受国家经济政策调控,长期收益可高可低,大部分时候不会超过股市中获利者的收益却又超过定期收益以及股市中被割的韭菜。国债利率低时,公司债,政府债都很难给投资者更高的回报,而现在就恰恰处于十年期国债利率较低的时间段;基金,有货币基金,债券基金,股票基金,混合基金,简单了说就是投资者(我们)把钱交给基金公司,他们有专业的管理人员(基金经理)把钱合理的投资到股市、债市等,他们赚一定的管理费,我们赚分红以及基金净值变化能够带来的买卖差价。这种投资方式与直接投资股票和债券有着相似的风险和收益,但通过基金我们在股市或债市种购买的是一套组合拳,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分摊了我们承担损失的风险,追求获得与整个市场的平均收益水平相当的收益;房产,需求差异性太大,与个人收入、家庭状况、最重要的是个人想法息息相关。想分享两个有意思的例子:朋友A,未婚有女友,工作六年,一线城市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平均薪资收入水平,日常生活非常节约理财小知识论坛,已在不同城市购置多处房产(含一线城市),每处房产购买之前都经过自己仔细考察分析认为具备升值空间,每月偿还多处房产贷款且不影响基本生活,从他的生活状态感觉他很快乐且充满干劲儿;公众号认识的大佬B,有妻俩孩,一线城市中小企业老板,专门为客户定制理财规划,其个人资产至少数百万,无房产,他认为自己的资产分配安全合理且可持续发展,不必为子女教育,父母养老,个人养老等可预见事件担忧,也不会为自己没有房产而焦虑;我个人觉得企图通过一套房产获取资产增值的获利空间比较小,因为贷款买的房在卖掉之前只是一项负债,而且我要住的话卖掉的可能性很小,因为我不喜欢多个城市辗转反撤;黄金,避险资产,动荡年代可保值,升值空间小;保险,除了必备的医保和养老保险,家庭收入主力应配备重疾险(有些单位已购买)和人身意外保险,花少量的钱买安心以备不时之需。
作为刚开始学习的小白,我认为基金和保险是我应当立即开始配置的资产选项。选定方向之后我着手查找更具体的资料,首要研究的是能够获得资产增值的基金。有很多基金平台如天天基金,蚂蚁财富,蛋卷基金以及更多的券商平台的论坛或股民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学习海量知识的途径;也有很多大神的经典书籍可以阅览,但巨大的知识库反而让我不知道从何学起,我感觉需要一个师傅来引导自己。当然发达的网络也提供了传道授业解惑的通道,我们可以轻易的找到收费或免费的老师。我向来推崇知识输出实现价值转化,并尊重那些有知识且愿意分享的人;同时我也不认为付费的一定是最好的。通过我一个多月的观察总结,我能够找到的有以下5种老师:
这5种老师或许会有一些交叉,不管哪一种只要适合自己就好,目的都是让自己快速上手,一步步成长。毕竟师父领进门,修行看个人,没有人能够预测市场的走势和变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身边的一件件琐事,能听到的是网上各种政策变化,能感受到的是这些参与者的情绪,最终我们需要做出自己的判断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所以作为小白的我们应该量力而行,不要去负担自己承受不了的风险和重量。我选择了第二类老师,1月份开始跟着老师公布的计划开始定投,争取尽快上车;同时我也在阅读相关书籍,一点点学习理财知识,以后我会做更多的笔记,激励自己前进。